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重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创举,更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克服传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固有顽疾,向高水平市场经济跃进,是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经济体制方面的集中体现。
传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深远影响与三重危机
(一)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观点的影响深远。自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派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现实背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从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辩护的视角,提出“看不见的手”原则以来,经济学理论历经一百多年变迁,基本已经形成新古典综合派的新自由主义主流之势,鼓吹“大市场、小政府”甚至“大市场、无政府”,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无所不能神话愈演愈烈,并且演变出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理论误区与实践错觉。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突破了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窠臼。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三重危机。现实中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以资本(家)为中心的原则之下,存在三重危机:第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生产决定分配,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最终必然导致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第二,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一方面机器大生产供给了海量的商品;另一方面,占社会消费主体的工人阶级处于贫困边缘,购买力不足,于是生产只能经常性中断,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金融)危机。第三,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品严重相对过剩,不得不寻求外部市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就意味着经济殖民(和平手段)或者发动帝国主义战争(非和平手段)。理论分析中充分竞争的市场,现实中总是被少数几个头部企业所垄断;理论分析中单个企业生产的有序性,现实中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性;理论分析中价格手段就是那只“上帝之手”无所不能,现实中价格调整滞后性对实体经济与就业岗位的破坏肉眼可见;理论分析中经济危机常态性归咎于有效需求,归根到底是购买力不足而不是所谓的心理预期等,这一切均表明在表面繁荣的背后是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个人理性的假设前提与私产保护的道德粉饰之下,掩盖了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低水平动物本性。
共同富裕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耦合逻辑
(一)逻辑之一:共同富裕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生要求。共同富裕是市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要求。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保持基本平衡。生产者(诸如厂商)将其商品基本销售完毕,回收资金,投入下一个生产周期;消费者(诸如工人)得到工资收入,购买商品消费。如此循环往复,生产——消费过程顺利进行,整个社会生产健康、可持续进行下去。但是要保持这种状态,需要广大消费者(工人)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形成有效的购买力。广大消费者何以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唯有共同富裕,让最广大的群众拥有足够的财富,拥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方能使市场经济的生产与消费过程,平稳顺利地循环往复下去。由此可见,共同富裕是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生需要,否则难以为继。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下,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绝大部分老百姓难以形成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以实实在在的购买力为基础,而不是西方经济学里所谓的效用偏好),生产相对过剩(资本增值驱动之下的必然结果)与有效需求不足(工人仅凭工资有心无力)存在内生矛盾,只能通过经常性的经济危机来暂时中断市场交易过程,市场经济难以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逻辑之二:共同富裕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种本质特征,为“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提供了制度保障。“做大蛋糕”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国有、集体所有制的优势,无论是早期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这种体制在极短的时期内,动员了全社会极其有限的资源,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这为从一个极端落后的农业国到世界第一大工业制造强国打下了扎实基础;还是后来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与新时代时期,公有制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自然垄断的产业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公有制基础上的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科技创新、产业规划、区域协同等战略实施,从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好蛋糕”方面,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与此相反,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宿命。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其结果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为资本家积累了巨额财富;另一方面,也使工人在温饱线徘徊。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三)逻辑之三:共同富裕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要求。“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期性、无序性以及调节的滞后性,这就需要中长期从产业布局、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等长期战略方面,做好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历届党中央的五年规划,就是这种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指南。例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颁布来看,其主要经历了从党中央规划建议、国务院起草编撰和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三大环节。党中央的统筹规划,顶层设计,能够有效确保规划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通过各种全局性战略,协调各方力量,持续深化重大领域改革,为市场经济引导长期发展方向,尽量缓解市场追逐短期利益造成的破坏。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虽然存在各种不完善之处,但是市场确实是迄今为止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手段。有效市场通过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等三大规律发挥作用。受价值规律的支配,生产商致力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可以促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现实中要规范价格传导机制,充分发挥其“看不见的手”调节作用;受竞争规律影响,企业在管理、生产与技术等方面开始竞争,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经营热情,可以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效益提升,现实中要保护公平竞争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市场竞争积极性;受供求规律影响,企业主体能够更快感知和把握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有效满足社会需求,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助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现实中需要保障供求信息充分、供求运输畅通。
“高水平”市场经济需要发挥“有为政府的积极参与作用”。有为政府的积极参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落实党中央的规划部署。运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行政等政策与手段,达到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短期经济稳定运行效果。二是维护市场有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完善要素市场和规则,完善流通体制;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三是弥补市场不足。在竞争压力之下,市场主体一般会急功近利追逐短期利益,对于风险大、周期长、收益小的民生公共品,会敬而远之,导致市场供给不足,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特许经营、国有企业控股等方式,不仅加大公共品投资,还应该将市场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维护百姓利益。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国有企业市场主导性作用”。我们是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要发挥国有企业市场主导性作用。需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作者为必赢76net线路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2024-10/14/content_40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