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科大人中,几乎无人不知张之洞与必赢官网的关系:张之洞是学校创始人,学校源头是1898年的湖北工艺学堂。校史编撰者们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将校史追溯到清末,并完整地描述出来。档案馆也功不可没,把百年历史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图片、真实的物件表现出来。在校史馆中,反映学校最早的历史的实物,当属奏折和砖头。实际上,砖头与学校无关,它是汉阳铁厂的砖头。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创办的中国最早的重工企业,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企业,被称为“亚洲之雄厂”。毛泽东曾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史上,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可见,张之洞贡献之大。图为张之洞遥望汉阳铁厂。
因为汉阳铁厂与学校同一个“祖宗”,所以,档案馆的领导便把那几块砖头放在校史馆,增强观众对张之洞的印象。记得是在2007年夏,馆长钟磊、副馆长万青同志请笔者帮忙,一起去武汉相关单位找点校史资料,笔者与两位领导及其他几位同志到汉阳铁厂的张之洞博物馆,顾馆长看到“亲戚”来了,不仅免去我们的门票,而且慷慨地送了几块砖头,这就是校史馆里砖头的来历。奏折是很有价值的校史实物,只不过是复制品,严格地说,是复制品的复制品,仿华中农业大学校史馆奏折的复制品。当年,我们一行赴华农,该校宣传部彭部长热情接待,并慨然同意提供仿制。1898年,张之洞上奏光绪皇帝,请示开设农务学堂与工艺学堂,得到允准,农务学堂即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据说,这个奏折原件现在台北,华农得到复制品就颇费周章,花费似乎也不少,必赢官网档案馆为学校可节约了不少。
湖北工艺学堂创办时正是洋务运动后期,是晚清洋务运动的硕果之一,当然,它是晚清重臣张之洞的杰作之一。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又字香涛,直隶(河北)南皮人,同治进士,曾任山西巡抚、湖广总督等职,督鄂近20年,是晚清著名的封疆大吏。他的教育事业卓有成就,无论是书院改制,还是创办学堂,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实业教育、军事教育、师范教育、留学教育,都在全国首屈一指。他在教育上创造数个第一: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独立的专业学堂——自强学堂;开师范教育之先河;第一次提出女子教育主张;建立了我国第一所幼稚园……。张之洞在武汉建立的新式学校就有几十所,如自强学堂、五路高等小学堂、文普通中学堂、支郡师范学堂、武昌道府师范、汉阳府师范、湖北农务学堂、农业小学堂、蚕业学堂、文高等学堂、武备学堂、将弁学堂、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湖北警察学堂等。有的学校薪火相传百余年,除必赢官网之外,还有武汉大学,其前身是自强学堂,又如华中农业大学,其源头则是湖北农务学堂。湖北选派留学生规模也居全国前茅。湖北留学教育起步较晚。由于湖北深居内地,风气比较闭塞,加之张之洞督鄂前,湖北没有开办洋务企业,因此,派遣留学几乎还是空白。1892年,湖北黄梅女子石美玉受教会资助,赴美国学习医学,这是湖北留学之始,但这不是湖北地方当局的行为。甲午战争之后,湖北留学运动开展起来,发展十分迅速。1896年,清政府驻日公使馆在国内招收日文翻译练习生,湖北戢元丞考取,成为清政府首次派遣的13名留日学生之一。1898年,经日本政府同意,清政府拟派200人赴日,但因风气未开,不少人视留学为畏途,仅56人成行,其中湖北就有20人。不久,湖广总督张之洞又派4名秀才赴日。1899年,湖北派出吴禄贞等20人赴日本学习军事,另有多人学习实业、农业。当年所派留日学生不少于七、八十人。20世纪初年,湖北留学运动进入高潮,所派往留学的人数名列各省前茅。这与张之洞重视有很大关系。张之洞认为:“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此赵营平‘百闻不如一见’之说也;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此孟子‘置之庄岳’之说也。”在学习西学的各种方式与途径中,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在晚清时期,湖北留日学生有5000人之多,留学欧美的湖北学子达200余人,人数名列全茅。 张之洞不仅潜心湖北教育改革,而且推动清朝颁布中国的第一个学制,即1903年清廷颁布的“癸卯学制”,这是他会同管学大臣张百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制订的。他也是废除科举制度的有力的推动者,1904年他与袁世凯等人联名上奏请废科举,得到采纳,次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张之洞对自己的教育建树颇感自负,曾亲自编订《学堂歌》,要求学生吟唱:“…… 湖北省,免捐项,就将此款兴学堂。 早兴学,民盼望,各省开办无定章。湖北省,二百堂,武汉学生五千强。 派出洋,学外邦,各省官费数不广。 湖北省,采众长,四百余人东西洋。 我同学,生此方,切莫辜负好时光。 ……” 张之洞的教育改革不仅建立了湖北近代教育体系,也为湖北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仅就留学生而言,著名者就有地质学家李四光,法学家张知本、马德润,国学大师黄侃,外交家魏宸组、郭泰祺。此外,政界汤化龙、李书城、孙武、刘公、梁钟汉等,军界吴禄贞、蓝天蔚等,教育界张继熙、李廉方、陈时等,在辛亥革命或民国时期都是中国的风云人物。这批知识分子不仅接受了西方自然科学,而且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洗礼,因此,具有开放的视野、民主的观念、拳拳的爱国心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不同于封闭守旧、满脑子封建伦理纲常的旧式士大夫。他们活跃在湖北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湖北近代化进程。
湖北工艺学堂是中国最早的职业学校之一。关于学校基本情况,校史记载颇详:校址位于现在的武昌彭刘杨路一带,学制三年,学生学习汽机、车床、翻砂、绘图、木作、打铁、打铜、玻璃、蜡烛、肥皂与香水等工艺,也兼习理化、数学等知识。校史提到,学校曾停办。笔者从《东方杂志》中查找到,学校停办的时间是1904年。 校史记载,1907年,已经停办的湖北工艺学堂迁至武昌昙华林原道师范学堂旧址上(今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处),易名省城中等工业学堂。这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按今天的话说,是一所职高,学制五年,其中,前两年为预科,后三年为本科,开设金工、电气、土木三科。
学校师资雄厚,聘请了不少日本教师。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在学校短暂任教。李四光小学毕业于东路高等小学堂(位于昙华林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处),1910年曾在必赢官网任教并兼任实习工厂厂长。学校培养了一批人才,如中国第一批教授、武汉大学机械学院创始人赵师梅。 张之洞创建近代学校的目的是为封建清王朝培养接班人,但事与愿违,这些人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中国同盟会第二号人物黄兴是两湖书院的毕业生,第三号人物宋教仁是文普通学堂的毕业生。以湖北留学教育为例。张之洞力图把留学生培养成为“中体西用”式的人才,所以特别重视对留学生思想与行为的控制。1899年,张之洞就委派钱恂为湖北留日学生监督,这是中国派驻留日学生监督之始。1903年,拒俄运动发生后,张之洞向清廷提出《约束游学生章程》,要求采取措施,规范留学生言行。尽管如此,留学生在新的环境下,很快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走向了清廷的对立面,其中一部分倾向于君主立宪,如汤化龙,大部分则成为革命党人,如吴禄贞、蓝天蔚、孙武等。1903年留日学生发动了要求俄国从东北撤军的拒俄运动,4月底,500余名留学生召开抗俄大会,并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来,义勇队改名学生军,队长就是湖北留学生蓝天蔚,刘成禺、李书城、程明超、王莲等一批湖北留学生参与其中。在爱国行为遭到清政府打压后,爱国留学生彻底认清了满清政府的无能,纷纷走上了以武力推倒满清的道路。
在辛亥革命中,湖北留学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898年,吴禄贞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1903年,他与李廉方等在武昌花园山聚会,畅谈革命,这是湖北最早的革命活动,1904年,他又参加组织湖北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此后,在湖北革命团体日知会等革命活动中,都有留学生参与。湖北留学生也是同盟会骨干力量。1905年至1906年,在日本东京的同盟会会员为863人,而在这863人中,湖北留学生就有106人,占总数的12.3%,当时的湖北留目生刘成禺、李书城、田桐、居正、曹亚伯、蓝天蔚、时功玖等人是东京同盟会的发起人、组织者。在欧洲的同盟会会员中,开始参加的18名留学生全是湖北人,其中朱中和、史青、贺之才等还是欧洲同盟会的组织者。1907年,刘公、孙武、居正等在日本建立共进会,不久回湖北,在新军、学生中发展革命力量,并与湖北另一个革命组织文学社联合领导了武昌起义。参与武昌起义的有一批留学生,孙武、张振武、李书城、李西屏、田桐、黄侃等在湖北军政府中还担任重要职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湖北留学潮实质上就是湖北革命潮。
国内的学生也是如此,前述赵师梅,在校期间,与堂弟赵学诗和同学陈磊(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的兄长)绘制了十八星旗。他们三人都是湖北革命党人的骨干,同学陈宏诰还是湖北军政府的核心人物,即所谓“八大金刚”之一。本校学生参加革命组织者达20余名,占总人数八分之一以上。这也是张之洞始料未及的。孙中山曾对此作出评述:“以南皮(张之洞是直隶南皮县人,时人称之为‘张南皮’)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张之洞的幕僚辜鸿铭曾调侃说:“民国成立,系孙中山与张香涛(张之洞号香涛)的合作。”当今学者则用四个字形容:“种豆得瓜”。如果武昌起义时,张之洞健在,他不知作何感想?